查看原文
其他

麦田电影院|解读金基德性灵之作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

2015-04-15 麦田电影院 看电影看到死
导读

麦田电影院,等你和我们一起看电影。继《第十放映室》后,国内又一档电影文艺解读节目《麦田电影院》,2015年春天登陆腾讯视频,每周一期。


选取具有非凡的情感体验,关照社会生活,打动心灵的优秀电影,以相对专业化的文学性视角,深入浅出地解读电影精彩之处,为忙忙碌碌的人们打造一处“与电影对话,与自己对话”的安静角落。


人世间一幕幕情节被四季之锁串连成行,无论是欢喜或忧愁,背叛或回归,都随着岁月变幻流转最终归于轮回。性善性恶,混沌缠结只在一念间,惟以心向佛,才得在浮世中寻见空境,完成涅槃。


人就是生,我们无需欣喜悲叹,就像片名那样,“春夏秋冬又一春”:我们不欢笑,因为春天终会逝去;我们不哭泣,因为春天终会来临。


本期《麦田电影院》,让我们带你跨进“人生庵”这道小小的木门,在静默的体验中,随草木枯荣的变化感知四季轮回,借佛性佛理的真谛洞悉人生百态。


独家解读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,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

http://v.qq.com/iframe/player.html?vid=r0016cudt0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山水萦绕,独此一间,雾气弥漫,唯有水中影为伴。在那一刻,画面似乎静止了,犹如一种亘古而来的静,想要延展下去,对于电影所创造的这个“孤闭”时空来说,甚至呼吸都是一种亵渎……




一、春·契引


当“春”的木门缓缓打开,随着导演金基德的镜头,我们踏上一次拷问人生的旅程。


故事发生在一方山水环绕的小寺庙,作为老少和尚的清修之所,幽静的池水把它和外界相阻隔,彼岸此岸,靠着一叶木舟来往穿梭。佛堂与卧房之间是一扇门,水与外界之隔亦是。


这扇门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地域之隔,还是佛门和尘世之隔,宁静的天空下,段段生命的历程在“春夏秋冬”的幕名里渐次上演。


春潮微澜,年幼的小和尚在渺无人烟的山涧里自得其乐,懵懂玩闹间染上了杀生的罪孽。


目睹一切的老和尚自始至终只在石岸上默默地注视着,他知晓那悲伤的恸哭远不能赎清真正的罪恶,而用无声的惩罚在小和尚腰上系上解不开的重负。




二、夏·纵欲


夏日炎烈,小和尚出落成少年,他走出庵门,被蛇的交配扰动了内心,对外面产生了向往。养病女孩适时的闯入,撩动了他封闭的心扉;两人在一番踟蹰之后,终被狂热的激情席卷。


小和尚越来越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,两人私通败露,毅然选择离开佛门,追随女孩。他临走时带着常年拜奉的佛像,但心中已无佛,不过又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,解不开的重负。




三、秋·罪恶


枫叶秋黄,层林渐染,徒弟带着满身戾气回到了庙宇。妻子的背叛与杀人的罪行不断纠缠他,那把钉在门槛上的凶刀,如一条蛇,一条从童年就阴魂不散的蛇,从山涧蜿蜒到他的内心,吞噬掉平和与安宁。


师父又一次惩戒让他体悟到赎罪之路的艰难;当他一笔一划地刻下老和尚书写的《心经》,终于慢慢放下了手中屠刀,割断了爱恨的种种欲念,寻回内心的祥和,随警察踏上返城的道路。


面对色泽斑驳的文字,徒弟有了“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”的了悟;当他再度端坐在庙前,万物尽在视界里平静地旋转幻变:动静相生,先前狂躁难安的心猿,归于止水般的平静,才会映照出四周景物的动相。


老和尚让小舟和庵门随意念而动的神奇,只是表面的具象;其佛家深意,更在于他的修为境界:悟得贯花妙义,心无所碍,自可万物随心,自由往来于天地僧俗之间。




四、冬·救赎


冬雪皑皑,导演金基德自己扮演刑满释放的徒弟,重回旧庵,找到了师父的舍利子;作为“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德”之物,这正是师父修为功德的象征。


他开始习学经书,练功修行。阳光普照下,和尚腰系巨石怀抱佛像,一步步攀登视野里最高的峰崖。终于与佛像在山巅同坐,也为一年四季的轮回划下句点。


如果说监狱的服刑是在世俗社会中赎当杀人的罪行,那么这一段路程才真正在内心和佛陀的观照下,洗濯了初始的原恶,放下那缠负心灵的顽石。


伴随着艰难的行步,激昂的女声嘹亮苍凉,歌者以韩国地区全罗南道的方言歌唱,歌词则多是无意义的感叹;莽然的高音久久绕梁,似乎难免有几声嘶哑,但是于嘶哑艰难处,更蕴蓄着绵绵不绝的气韵。




五、又一春·轮回


年复一年,庙院里的遗孤长到了小和尚曾经的年纪,而小和尚也变成了师父。这一幕暗示着故事将再次上演,同时也解答了一个疑惑,为何师父当年默默目睹徒弟的罪过,却不加以制止。


也许他自己也有过相似的命运,所以明白,人生的罪与赎罪都要以自己的内心和生命去体悟参破,这条路上,没有人可以替你前行。


金基德导演的作品,因其怪诞的题材,一直饱受争议。2003年,他摒弃了以往种种“惊世骇俗”,拍摄了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这部质朴脱俗,以佛理人生为主旨的电影。


本片获评为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电影的同时,还代表韩国角逐次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。影片最大特色,便是在那间名为“人生”的庙庵中,人们简单的举手投足、依稀眉眼间总蕴蓄着佛陀的深意


以静制动是东方艺术的一大特色,漫长的空镜头,稀少简单的话语,营造出含蓄之境。富有深意的细节在画面中如蜻蜓点水般掠过;鲜明的山水意象形态,则外化了人物内心的起伏,使全片保持内敛婉转的写意风格。


青山既是佛门清净的屏障,也成为衡量人性深浅的标杆:群山环绕的单纯环境中,人物的行动和意义,得以从纷杂世态里剥离,直指生命内在的冲动。


而影片中角色都没有姓名,徒弟也由不同的演员扮演,寓含了某种普适性:这并不是某个人的人生,而是所有人的人生。导演从佛教思想中汲取涵养,将善恶轮回的命理呈现于世外孤岛上,让观者能纯粹地面对深奥却又简单的佛理:人性本恶,生就是为了受苦赎罪,佛理修行是生的希望。


同时,影片中种种文化符号,书法、山水、佛经、唐诗、坐化等,都将东方千年孕育的“禅”意寄托其中,于中国观众并不难理解。




影片结束时,在佛眼平静的垂怜下,安宁的山水寺庙间,却从未停止过生命轮回的酷烈与残忍。小和尚宿命的悲苦,让观者不忍想象。


然而,当我们忘却木门上面目可憎的护法,船壁上敦煌般的飞仙,以及围墙上的莲花和菩萨,只凝视庵门檐下的字迹时,也许能在叹息中寻回些许慰藉。


当一层层佛理的外皮被慢慢剥开,影片的果核旨归于“人生”二字。作为人的生命火焰在世间留下的烧灼之痕,善恶悲欢终归证明着人的曾生,在生,以及将生,对此我们无需欣喜悲叹。


正如片名所说,春夏秋冬又一春:我们不欢笑,因为春天终会逝去;我们不哭泣,因为春天终会来临。而那尊独坐于极高之地的佛像,始终默默俯视着芸芸众生。


↓↓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了解更多节目详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